引起大脑萎缩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大脑萎缩的原因很多,如:颅脑外伤、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长期饮酒、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发育不良、滥用镇静药、煤气中毒、酒精中毒、化学药品中毒等均可导致大脑萎缩,此病一般易发于老年人,但也可见于部分脑发育不良的青少年和幼儿患者。
1、抑郁症导致大脑萎缩
长期以来,中国人还是习惯把抑郁症当成“心病”,认为“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药物治疗抑郁症并不太乐意。可是你知道吗,抑郁症患者大脑里,的确有一部分存在萎缩哦,而这种大脑的变化,可能对他的病情带来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让他的情绪更低落。
按照以往的理解,这样的患者,没有精神疾病,没有大脑外伤或疾病,没有滥用过对大脑和精神有影响的物质,可以说,他们除了有抑郁症外,其他一切正常,包括大脑。在一般老百姓看来,这些人应该就是所谓的‘心结难解’吧,所以他们是正常人,就是想不开,需要的只是疏导、排解。如果把影像的片子放在一起比较,你就能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第三脑室宽度增加了。这说明那个部位的大脑出现了萎缩。我们又比照了其他方面,证实抑郁症患者的确存在大脑的改变,例如额叶体积就明显缩小,而这个部位是掌管思维反应的一个重要部位,如果它出了问题,认知功能就会出现问题。另外,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也比正常的一组体积要小。这充分说明,抑郁症已经不只是‘心病’这么简单的问题。它让人类的大脑出现了‘变化’。 这种萎缩当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导致当事人精神出问题或者智力下降什么的,应该说,它对于当事人的智力、精神还没有明显影响,但是,这种结构异常会扰乱当事人的情绪调节,让他的情绪持续低落、沮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其实道理他都懂,可是他还是抑郁,因为他的大脑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了。这个可不是单纯的聊几句就能解决的问题。
2、长期压力会导致大脑萎缩
以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像皮质醇这样的压力激素会增加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危险,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则认为,压力激素还会使大脑发生萎缩。研究人员发现,体内含有高水平皮质醇的年长者在记忆力测试方面表现不好,而且脑中负责学习与记忆的海马部分较小。
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压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可被接受;许多研究认为,压力对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健康都具有负面影响,但很少有研究强调其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则是直接研究了压力或压力激素对大脑功能的长期影响。”
发表《神经心理内分泌学》期刊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年长者、年轻人以及儿童长期暴露在压力荷尔蒙之下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在第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一组老人的皮质醇含量进行了3至6年以上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如果老年人的皮质醇含量持续很高,那么记忆力测试的表现就会比皮质醇含量中、低程度的人要差;此外,老年人长期暴露在高皮质醇含量之下,脑中的海马部分平均会小14%。而另一份从不同社会经济阶层来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的报告显示,低社会经济状态的儿童,其压力激素含量平均比其他儿童要高。
研究人员说,该项研究报告很清楚地显示出长期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何某些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不佳,有些老年人却功能良好。研究还发现,年轻人与儿童的皮质醇含量短暂、暂时性的增加对思考与记忆力具有负面影响,但这些损害只是暂时性的。
研究人员认为,压力是儿童大脑功能的重要调节因素,对老年人也一样;所有的研究都显示,任何年龄的人都对压力很敏感,因此应该承认,压力这个因素对人们的精神健康是很重要的。
3、饮酒会引起大脑萎缩
曾有不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一天喝上一两杯酒或许能对心脏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然而,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则表明,即使适量饮酒也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这项研究发现,对于年龄介于50至60岁之间的人来讲,饮酒,哪怕饮用量为轻度或中度,都能引起大脑的萎缩。研究人员介绍说,长期酗酒会降低人的脑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清楚适度饮酒究竟会对大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前有些研究结果已表明,即使适量饮酒都会引起某些人发生中风。此外,也有研究证明65岁以上的老人喝酒会使其大脑萎缩。
研究人员解释说,当人上了年纪后,往往会改变其饮酒的习惯。所以,他们决定对65岁以下的老者的饮酒习惯及其对大脑的影响进行研究。他们挑选了1900名年龄介于55岁与64岁之间老年人中的“年轻人”,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其大脑脑量的变化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饮酒都不能避免对这些人的大脑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周饮酒量在1杯和6杯之间的人被视为轻度饮酒者,中度饮酒者则是一周饮用7杯以上的酒。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轻度和中度饮酒者在饮酒后的确会引起脑量的萎缩。研究还发现,这种情况不分男女,也不分种族。
研究人员表示,在他们之前已有研究表明,饮酒可能会影响脑量,但未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而他们的研究结果不但证实了饮酒与大脑萎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明,饮酒引起大脑萎缩的速度比以前人们想象的要快。
4、经常倒时差可能导致大脑萎缩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内重复性地调整时差可能导致人的大脑萎缩,进而使记忆力衰退且辨不清方向。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的医学期刊《神经科学》上。研究人员是通过对长期在世界各地飞行的空勤人员的大脑进行检查后得出上述结论的。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睡眠不正常的夜班白班轮班制工作人员及照顾婴幼儿的父母亲,大脑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出现记忆力衰退等问题。进行这项研究的英国布里斯特尔大学的科学家对20名22岁至28岁的女性民航乘务人员的大脑进行了扫描,且测试了她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些乘务员在民航供职至少5年以上,经常一次飞跃至少7个时区。领导这项研究的赵光伍博士说,“我没有发现接受检测的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出现障碍,但是她们的短时间记忆力和抽象认知能力都很差。”科学家认为,长期处于倒时差状态会刺激到人的大脑,产生某种大脑激素,导致大脑萎缩。但是如果在倒时差的过程中,获得长时间的休息,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5、长期背痛使大脑萎缩
在常人看来,背与大脑没什么联系,不过科研人员最近研究表明,背痛与脑损伤之间似乎存在联系。科研人员对病人的脑扫描显示,长期下背部疼痛的病人的脑区出现了灰质减少。不过科研人员并不清楚灰质减少是引起背痛的原因,还是背痛带来的结果。
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从事上述研究的是美国西北大学的瓦尼亚·阿普卡里安与同事,他们以26名至少有一年下背部疼痛史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脑扫描。研究人员发现,这26人脑部对感知疼痛十分重要的两个区域都出现了灰质减少的现象。
据悉,这两个区域分别是进行情绪处理的侧背前额皮质区和将感觉信息传递到皮质的丘脑。病人背痛时每持续一年使得大约1.3cm3的灰质损失,这相当于一般人衰老10~20年所失去的灰质。不过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灰质损失是在背痛产生之前出现的,还是在背痛产生之后出现的。阿普卡里安认为,最初可能是背痛引起了脑萎缩,而脑萎缩又进一步加剧了背痛。
据了解,科研人员现正研制一种名为“D-环丝氨酸”的抗结核菌药物,它能够刺激皮质神经活动,这说明它也能减轻长期疼痛。阿普卡里安希望该药尽快进入人类临床实验。
经颅磁治疗仪治疗原理:输出特定能量的负极性重复性交变电磁,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作用在脑细胞和中枢神经上,使细胞带电量增加,携氧能力增强,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增加代谢酶活性,使受损的脑细胞代谢加快,增加损伤细胞的可修复性。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使脑电活动能力增强,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某些脑部疾病。经颅磁治疗仪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 目前已经在各大医院得到临床应用,而家用经颅磁因小巧方便,对某一种疾病更具有针对性,且不需要医院家庭来回奔跑省心省力更受广大患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