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小脑萎缩的病程发展
小脑萎缩又称脊髓小脑萎缩症,是一种家庭显性遗传神经系统疾病,只要亲代其中一人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将有50%的机率遗传此症并发病,20岁以前起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在20岁以后起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从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观察到,初期小脑萎缩患者可现动作反应不灵活、肢体不协调、肌肉僵硬、走路摇晃,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的转移目标,辨别距离能力也下降。中期患者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两腿微张或剪刀步,无法保持平衡,无法长距离行走,无法跑步,上下楼梯困难,走路时身体无法灵活调整,容易摔跤。舌头打结、说话不清楚,写字有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
晚期患者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响,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生活无法自理。倘若大脑或周围神经受
人的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小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随意运动。小脑发生病变时,引发肌肉的张力低下,导致肢体打软,且对运动的距所需的力理估计不足,还会出现不规则的肢体震颤,故小脑萎缩患者会出现行体障碍。小脑受到损伤后,则会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发生紊乱,波及语言中枢,所以小脑萎缩也可导致语言障碍。
为什么经颅磁对治疗脑萎缩有效?
经颅磁治疗仪治疗仪是通过输出特定能量的负极性重复性交变电磁,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作用在脑细胞和中枢神经上,使细胞带电量增加,携氧能力增强,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增加代谢酶活性,使受损的脑细胞代谢加快,增加损伤细胞的可修复性。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使脑电活动能力增强,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某些脑部疾病。经颅磁治疗仪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 目前已经在各大医院得到临床应用,而家用经颅磁因小巧方便,对某一种疾病更具有针对性,且不需要医院家庭来回奔跑省心省力更受广大患者欢迎。